農業女力不讓鬚眉 — 葉芷妘闖出有機一片天

  1. 首頁
  2. »
  3. 專家視野
  4. »
  5. 主題專訪
  6. »
  7. 農業女力不讓鬚眉 — 葉芷妘闖出有機一片天
葉芷妘

認真的女農_葉芷妘

關鍵字:有機丹參有機農民有機農夫葉芷妘草本誠食青農

相信大家都聽過人參、西洋蔘、高麗參,但你聽過丹參嗎?這種被《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的中藥為藥食同源,功效極多,對人體有很大的幫助。但臺灣有種植嗎?是誰在種?就讓我們來揭開丹參在臺灣的神秘面紗!

丹參又稱作紅丹、赤蔘,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陰涼濕潤的環境與排水性佳的土地最適合栽種。植株小的時候長得像薄荷,再長大一點葉子又像草莓,開花期紫色的花極像薰衣草,採收期到地面上枝葉會委凋,地面下的根部就是食用的部分,呈現鮮紅又美麗的色澤,狀似珊瑚,可鮮食做料理也可製成各式加工產品。

自古以來,「參」常被認為是生長在深山林野的高貴食材,但在桃園市中壢區平地,已成功栽培出高品質的丹參。更難能可貴的,還是經過第三方驗證的有機丹參!栽種者是榮獲第五屆百大青農的女性農民–葉芷妘。

天災因應、病蟲害防治、採種育苗…每項都是成功路上的必修課

在科技產業擔任客服工作10多年的芷妘,長年面對客戶與處理公司客訴,壓力龐大,失眠問題自此而生,這個困擾也逐漸影響身體健康。偶然聽到朋友說吃丹參是養身也養生,因緣際會下開始接觸丹參。在她親身試過丹參功效後,對這項農作物產生極大的肯定,但坊間丹參大多為進口產品,為了替自己與國人的健康把關,2016年,芷妘勇敢地離開每天打扮時髦亮麗去上班的科技產業,投入了丹參的栽培。

萬事起頭難!非農業本科班出身的她一開始跑遍宜蘭、花蓮、屏東、苗栗,四處向人請教並積極參與丹參栽培觀摩會,也因此讓農業部的長官注意到這個認真的女農,就這樣一步一腳印開創出今天的局面!

芷妘說還記得當初從500株丹參苗嘗試種植,第一年的收成雖只有5成,但她認為還可以,便繼續努力下去。然而卻在2020那年,桃園連續受梅雨及颱風影響,雨水不斷,丹參的收成竟剩不到3成…隔年又遇到乾旱,丹參在育苗期缺水,不僅影響育苗時程,也延宕了後續的栽種及收成。

當然這一連串的天災衝擊並未打敗個性堅韌且不服輸的芷妘,反而愈挫愈勇,還創立了「草本誠食」的品牌。一如品牌名稱,她的丹參是不使用化學農藥與化學肥料的草本植物,純淨自然、滿滿誠意的呈現在消費者面前,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健康!但有機栽培的過程很辛苦,除了難預測的天災,還得付出較多心力去面對難防治的病蟲害!「最難克服的就是根腐病」芷妘說,只要大雨一來,土壤裡的病菌會隨著雨水流竄,體質較弱的丹參就容易受到感染,以致整株死亡。到現在根腐病對她而言仍無最佳解方,她說氣餒的時候也想過用化學農藥、放棄有機栽培;也有專家建議搭建溫室降低雨水的影響,但這花費太大了,對她來說是種負擔。目前主要透過丹參育苗期多使用蘇力菌做預防措施,以及採收後的翻耕、日曬消毒來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菌;也會利用挖深排水渠道的方式避免排水不良問題。面對極端氣候的考驗,芷妘莫不戰戰競競,深怕辛勤栽種的農作物,一夜大雨造成損失慘重!即便如此,她仍堅持有機栽種。

據在地有輔導丹參栽培經驗的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呂朝元助理研究員表示,依相關文獻資料,丹參常發生的病蟲害是疫病及根瘤病;疫病生物防治可使用蓋棘木黴菌於定植後對植株進行澆灌來降低此病害之發生。而根瘤線蟲是侵入植株根系後,刺食維管束周圍組織,被害的根部因而形成根瘤以致水分、養分之輸送受阻,影響植株生長,嚴重時易造成植株地上部呈現營養不良、黃化、萎凋乾枯。使用幾丁質、蝦蟹殼粉(甲殼素)類的資材誘增土壤中幾丁質分解,以降低線蟲卵的孵化,或可達到防治目的。

除了病蟲害,丹參種苗的來源也得慎選。網路上雖可購買到種子,但品質良莠不齊,不甚可靠,所以芷妘都是自己採種育苗居多,以確保植株品質。呂朝元助理研究員也表示,農民可選擇較健康的植株進行採種育苗,這樣植株較不易帶病,一般來說,留種後一年內播種的發芽率可達6至7成。另外也可找種苗繁殖場購買種苗。

培訓有志青農 共創臺灣有機丹參栽種規模

近年丹參的年收穫量已漸穩定,若以一分地栽種1,200植株而言,約有近8成的收穫。最大株的重量可達1斤多,無論是乾燥或新鮮的,具功效之丹參酮含量檢測值皆高於臺灣中藥典訂定之比例,這讓芷妘非常欣慰!鮮食的部分都有消費者固定回購,為延長賞味期,她也研發以多種草本植物混合增添風味的丹參茶包及滴雞精等加工產品。未來若要拓展市場,還須思考如何與量大、價格便宜之進口丹參競爭。國內許多生技公司就商業考量亦多採購進口產品,如果臺灣丹參農能聯盟合作,除了靠品質取勝還能提高產量並提升競爭力,擴大臺灣丹參栽種規模。

臺灣丹參栽培以東部地區為多,西半部的苗栗、新竹、桃園及屏東也有農民栽種。芷妘從不把栽種同品項作物的農民當作競爭對手,反而歡迎愈來愈多人投入丹參的栽種,希望臺灣丹參市場能逐漸做大。她說:我們的假想敵只有一個,就是進口丹參!這幾年她努力培訓青農,但有些青農卻只是抱著玩玩看、試試看的心態,還曾有青農在習得丹參的生產技術後,只想拿50株苗試種,後來這些人全被芷妘趕走!她生氣地說:太不認真了,真是浪費彼此的時間!現在她會慎選想來學習丹參栽培的人。青農來農場見習,皆從拔草開始學起,芷妘表示別小看拔草的工作,丹參在苗期長得很像雜草,一不小心就可能拔錯!

目前政府在推廣低碳農業和精緻農業,她認為有機丹參非常符合這兩項條件。在引導農民進入有機丹參的領域時,也會斬釘截鐵地跟農民說,要做就努力做出差異化,不然就跟進口產品沒兩樣!

圖一、這片看似雜草的植物就是丹參的地上植株


圖二、剛從土裡採收的丹參地下根部極像紅珊瑚

行銷面還需各方協助 期盼政府領軍邁向國際市場

芷妘希望政府能增強有機農業廣宣力道以觸及消費者,才能收推廣之效。投入丹參栽培的這七年,從一開始的跌跌撞撞,到現在固定參加政府或農業部辦理的各種農產品及食品展售活動來開拓品牌知名度,農場也舉辦食農教育體驗活動,讓消費者認識丹參,同時推廣有機農業與環境永續觀念。

對於未來,希望有機會能走向國際,將有機丹參介紹給其他國家。「其實在三年前就已有新加坡廠商主動來找我們,後來因為疫情而中斷了合作事宜」,芷妘無奈地說。期盼日後政府能帶著有機農民邁向國際市場,讓世界看見臺灣優質的有機農產品。

圖三、精緻的丹參加工產品

撰文:趙曉慧

編輯:湯雅雯

歡迎各界傳播轉載使用,敬請標註轉載來源:須註明為「引用自『有機農業推動中心』官方網站」。

相關文章

有任何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