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來賓:樹合苑創生學院創辦人—陳孟凱
樹合苑的前世今生
樹合苑位於臺中市車水馬龍的中清路一段旁,不仔細看的話很容易錯過,外觀沒有招牌,僅有一顆超過一甲子的楊桃樹作為有緣人的信物-睹物即思苑。陳孟凱表示這是積極的隨緣,樹代表著自然的綠意,植栽們包圍著空間;合代表的是一種合作,也是一個社群,讓人親心且合作互助的園地。樹合苑的諧音就像是來像四合院,藉由一個有機生活,讓更多認同此理念的大眾在這裡相遇,分享生活的美好。
眼前明亮、通風、舒適寬敞空間難以想像它的前身是釣蝦場,陳孟凱利用樸門 (permaculture)永續生活概念進行大改造,並且參考傳統建築三合院構造,其前方多半會有個半月形的池塘,主要功能用來當作消防池、養殖魚類與調節氣候用。陳孟凱也運用老祖宗之智慧傳承,如法炮製在入口貨櫃處上方做了一個水池,打開上方屋頂讓水自然流下來,自然而然形成一個生態池。當水量不足時能補水,過溢則自動排掉,體現了與自然共存,互相運用的可能,和諧共處並且珍惜資源。
樹合苑的創生學院
樹合苑內的咖啡館是合作社經濟,捨棄過去以資本為依歸的態度,轉以「人」做為主體思考,透過組織成員合作的精神,建立善的互動與信任。同時以創生學院為永續經營概念,不定時開設手作的相關課程,吸引願意身體力行並且將美好生活的想像付諸行動的人們參與,結合生活中的愛創造所有美好事物。藉由熱情的生活,創造能夠自給自足之外的生計,使生命更豐富。
一顆黃豆的哲學
以黃豆手作課程為例,初階課程從了解黃豆的特性開始,進而學習手做豆花的前置工法,如泡豆、凝固、鹽滷與濃度調整。由一般大眾熟悉的豆花作為延伸,帶著民眾認識原料來源及其工法差異。從做中學,由身體五感體會箇中奧妙,進而了解本土食材的美好。除了豆花之外,黃豆也能夠做成豆腐乳,利用菌發酵加上時間醞釀,隨著存放的時間差異會有不同的口感與味道。相較於工業化、標準化的生產,自製手工豆腐乳更增添幾分風味。如同陳孟凱所說,傳統工法是一道選擇題而非是非題,沒有一個客觀存在的標準能夠檢驗,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機器生產的產品,手作則是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共生共好的想像與實踐
樹合苑以共好為起點,鼓勵除了自利之外更能夠利他,並以「友善大地、永續環境」為原則,藉由一群人的力量創造細活村。陳孟凱連同昔日好友與夥伴們一起蓋出了樂活(Lohas)的此地,體現東方人慢工出細活的生活態度。透過一群人組成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吸引大家自然而然地往這裡匯集,營造舒適的生活形態讓更多人可以加入並建立信任關係,共享理念與創造共生的無限可能。
一起聊聊有機事
撰文:吳宣佑
製圖:陳湘鈴
校稿:曹錦鳳
錄音日期:2021年10月5日
延伸閱讀:
歡迎各界傳播轉載使用,敬請標註轉載來源:須註明為「引用自『有機農業推動中心』官方網站」。
有任何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