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有機農業促進論壇(2022OAPF)、有機農業、農業淨零、氣候變遷、減量、增匯、循環、綠趨勢
活動時間:111年10月4日09:30~17:00
活動對象:有機農業從業人員、農企業及響應淨零排放目標之相關企業。
活動成果:
「歡迎回到2022有機農業促進論壇的現場」
豐盛的午餐過後,下午場論壇將帶領大家了解農業碳匯方法學、目前國內農業碳權申請相關說明與有機農業實踐淨零排放的未來與挑戰!
小編話不多說,快來看看演講者的精采分享吧!
【主題二】碳權怎麼來?以有機農業為例
一、 有機友善農業增匯方法學之介紹
1.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傳,如乾旱、冰風暴、水災等,而其造成的主因便是快速工業化、交通運輸與能源生產、砍伐森林及農業活動等行為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
2.國際碳權市場類型可分為管制性(總量管制交易)及自願性(清潔發展機制,CDM),而農業屬後者。國際驗證標準以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及Gold Standard(GS)來申請專案的比例較高。
3.目前有9種CDM方法學可運用於農業,其中4種可用於耕地土壤,包含:在具酸性土壤的現有農作地中,透過使用接種劑輪作大豆草而減少合成氮肥之使用。
(1)調整水稻耕作之水分管理以減少甲烷排放。
(2)利用表面覆蓋替代露天焚燒可避免甘蔗收穫前產生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
(3)栽種具高氮肥利用效率(NUE)的種子以降低施肥需求量以及減少氧化亞氮排放。
其中以第2點調整水稻耕作之水分管理以減少甲烷排放專案申請碳權案例為最多,主要由中國及印度提出,根據研究,若水稻田改以乾溼交替、減少淹水的種植方式,則可減少甲烷排放,惟因會產生雜草問題,故推行較困難。
4.2020年,碳權核發單位Verra提出改進農業土地管理的方法,為一土壤增匯方法學,利用友善耕作並加強田間管理模式(再生農業/有機農業)可有效地增加土壤碳匯以及相關的生態系統服務,其適用條件包含:
(1)專案必須引入或實施一或多項新措施改變至現有的農業管理模式。
(2)專案需在耕地或是草地上實施(自專案開始至專案結束,仍為耕地或是草地)。
(3)專案區域內的原生生態系統不得為專案開始前10年間清除。
(4)產量不得降低超過原產量的 5%。
(5)該專案不可使用生物炭作為土壤改良劑。
(6)專案活動不能發生在濕地上。
5.土壤有機碳匯速率受到氣候與環境的影響,且土壤質地決定土壤碳存量,依據不同的操作方式,便可能使土壤碳匯達到飽和。土壤碳的定量方法包含現地採樣後檢測(精確但成本最高)、利用排放係數進行換算及利用模型方式推測土壤碳(中度精確但成本最低)等三種。
6.未來國內標準增匯方法學及土壤碳匯模型建立的建立,包含本土方法學的回顧並確定其碳匯成效、文獻收集國外方法學(類似氣候與環境條件)、開發新本土方法學,以及如何利用採樣設計或其他新興技術(模型開發)來降低土壤採樣與碳匯評估成本,將會是土壤碳匯市場是否可成形之關鍵。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林政賢助理教授
二、 碳權怎麼來?以有機農業為例
1.利用化石燃料所排放的碳並不是生物體本身排放可以循環的的碳,如天然氣(甲烷CH4)製造氮肥(尿素NH4),和製程使用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對環境而言是屬額外排放的碳。
2.企業碳排放型態可分為3類,包含
(1)直接溫室氣體排放(Scope 1):包含固定燃燒、製程排放及交通運輸等。
(2)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Scope 2):來自於使用的電力、熱、蒸汽或其他化石燃料衍生能源所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
(3)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Scope 3):例如產品使用造成的排放、員工通勤、委外的工作或垃圾處理及產品的最終處置。
3.減碳與碳交易是國際事務,必須按國際法規、標準、方法進行,並非所有減碳的行為都可以進行碳權申請。其必須包含有國際公認的量化方法、透明且公共參與的利益關係人諮詢、基準線、額外性及風險評估等必要條件,此外,農業減碳不得減少產量或產值。而Gold Standard(GS)方法學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效益評估,除碳權外,也有助於提升產品的正面形象。
4.田間產生的農業廢棄物,經熱裂解成生物炭在回施於田,有助於實現循環農業,其具有大量的孔隙,可以提供微生物與有機質作用的場所,使不穩定的有機質轉變成長期穩定的有機質。但不當或過度使用生物炭,可能會搶了土壤的水和植物的養分,反而造成危害,同時要注意生物炭的來源,避免混雜到工業爐渣或其他有害重金屬,化學物質等。
5.有機農業和淨零減碳相輔相成,希望未來在增加減碳的方法學與量化過程,結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和企業ESG,創造更多國際市場機會,提高農民、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天地和氣有限公司 方儉 董事長
【主題三】品牌再加值!邁向淨零工作坊
一、 有機品牌經營經驗分享-大力有機農場到古坑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
1.最初投入有機農業,是為扭轉遭受破壞的環境,透過整合技術及資源,建立永續經營目標,並推動食農教育,讓有機扎根。在2017年時成立古坑有機合作社,以田間生產技術輔導 、追蹤管理及契作生產的方式協助有機農友共同生產與行銷,創造競爭力。
2.氣候變遷使得近年來耕種更為不易,但堅持推動有機農業,旨在守護生態環境,並非為透過申請碳權而獲利,且其需要投入許多時間及驗證費用等,而每公斤二氧化碳可獲得碳權費用約300元,並不符合成本。
3.過去利用有機農產品牌,將產品推行至全台各大有機零售點、團膳及宅配通路,未來則可結合聯合國SDGs與有機農業的淨零效益,創造更多社會影響力,將有機農業價值再加值。
古坑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 柯力誌主席
二、 小農種碳真的很簡單
1.國際法規及認證是非常複雜且不容易執行的,且台灣多屬小農,耕地分散,查證不易,造成減碳認證、驗證難度及成本提高。
2.利用「努力小農」手機APP,拍照、打卡、上傳,整理工作紀錄,建立減碳資訊,未來可將各地小農聚合成一個專案,結合企業社會責任、社區支援農業等理念,提升社會影響力,形成有機、淨零的雙重效果,也有助於提升產品環境價值,並期待能增加有機農友的實質收益。
3.若欲申請國際碳權,則需彙整過去五年場域資訊(包含土地所在地、面積、犁田方式、使用農機等事項),採集與檢驗土壤,如實紀錄種植過程及方法,滿足減碳認證要求。
4.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出版之《Recarbonizing global soils》所整理,可採用以下方法進行耕種,以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
(1)保護性耕作、減少耕作或免耕; 不翻轉式苗床製備(不翻耕),淺表耕作,並增加土地的覆蓋率。
(2)改善農田管理:覆蓋種植、有機覆蓋、作物輪作、間作。
(3)草原保護與恢復:保護永久草原,使草原多樣化,恢復退化的草原。
(4)保護農田向草原、放牧管理:改善牧場管理、減少放牧,輪牧、遊牧。
(5)有機物添加:如堆肥。
(6)綜合土壤肥力:綜合土壤肥力管理。
(7)生物炭:生物炭。
(8)其他生物體:生物肥料應用、蚯蚓、甲蟲挖埋。
(9)其他:減少因交通的土壤壓實等。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改變刻不容緩!
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曾說:「不可能有B計畫,因為沒有B地球」, 因此,有機農業本中心今年度以「No Planet B」作為主軸,配合減碳及循環、增匯及綠趨勢之農業淨零政策,辦理兩場次有機農業與淨零排放論壇,透過專家學者、農企業夥伴及農場經營者分享,了解國內外淨零排放之策略、研究成果及未來趨勢等,並探討有機農業在淨零排放的議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及未來面對的挑戰。有機農業推動中心也將持續彙整各界的建議與想法,凝聚主管機關、有機產業及消費大眾對於淨零排放的共識,讓我國有機農業能夠成為實踐淨零排放的最佳夥伴!
報名費用:無
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農業部有機農業促進諮詢會 有機農業推動中心
協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撰稿:魏庭竹
校稿:賴怡伶
歡迎各界傳播轉載使用,敬請標註轉載來源:須註明為「引用自『有機農業推動中心』官方網站」。
有任何想法嗎?